從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獲悉,雖然各地紛紛籌劃上“煤制油”項目,報來眾多項目待核準,但基于其成本與利潤的爭議一直很大,產業風險難以評估,到目前為止,國家發改委仍只核準了神華集團一家的“煤制油”項目。
神華集團是國內“煤制油”的先驅,其在內蒙古緊張建設的“煤制油”項目一直被視為國家能源替代戰略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該集團“煤制油”的“帝國輪廓”正在放大。今年8月4日成立的神華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已經表示,要把新疆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煤制油”基地。另有消息稱,美國陶氏化學與神華集團正在積極推進陜西煤制油的可行性研究。對此,國家發改委主管官員明確告訴記者,神華集團若在內蒙古“煤制油”項目之外再上新的“煤制油”項目,必須要重新申報核準。
除神華集團外,國內幾乎所有產煤省市都在醞釀“煤制油”項目。在山西,正在建設的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大井架的潞安礦業集團屯留煤礦準備建設一個年產16萬噸的“煤制油”示范廠,試驗成功以后將建設一個年產520萬噸的煤基合成油廠。不僅如此,該省還計劃在今后5~10年內,在朔州和大同幾個大煤田之間建成一個以百萬噸煤基合成油為核心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山東一家大型煤炭企業已經投資100億元,在貴州省開發建設百萬噸級煤炭液化基地。同時該企業又與陜西省簽訂協議,投資95.26億元在陜西綜合開發煤炭液化制油。有消息稱,山東七大煤炭集團都已經或正計劃在西部建設“煤制油”基地。
據了解,以上僅僅是“煤制油”項目中浮出水面的部分。大部分項目提交了“可研報告”或者“預可研報告”,卻均未獲批。據煤科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早些時候預計,到2020年,我國“煤制油”能力將達到3600萬~3900萬噸,投資額達千億元。國家發改委主管官員表示,國內“煤制油”項目已出現一哄而上的勢頭。
|